一路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一路看书 >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 第124章 外来作物

第124章 外来作物

因为这种人种的显性基因太强大了,任何人种和其生出的后代,都带有严重的黑人外貌!

说实话,人是视觉动物,长得不一样的人,他心思一定不在一处去!这就是老祖宗说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非洲那个地方还有什么作物是大明没有的吗?

“你带来了什么东西?”朱雄英疑惑的问道!

“殿下,我还给您带了很多海外的礼物,您看要不要一起拿进来?”郑和询问道!

“那就都拿进来吧!”

随后,王老吉这才出去通传,让那些船员水手,都一齐进入大殿!队伍中的大明人还好,那些异族人一个个东张西望,但又想起郑和的吩咐,想看又不敢看,有些滑稽!

看着地上这十几个箱子,朱雄英用眼神询问郑和,郑和上前,打开了其中一个箱子,朱雄英当即看见了满满一箱的奇怪作物!

这是一个近似于圆柱形的,长度在一尺左右的的深色作物。_第*一·墈¨书-蛧? !更^辛¨嶵*哙_朱雄英看到了其中丰富的籽粒,拿起一个,籽粒呈倒卵形,有的近乎圆形,呈现出褐灰色。

里面还有这个东西的一些茎秆,茎秆有的粗2-3厘米,看起来这个东西应该很粗壮高大,朱雄英看了半天,叹了口气!

“殿下,怎么了?”郑和询问道!

朱雄英己经看出了这个东西是什么了,这是珍珠粟,原产于非洲,在非洲是主要作物之一,这种作物俱有丰富的矿物质含量,这东西目前还没有传到大明来!

他叹气的原因是,在旧大陆范围之内,己经很难找到比中国作物还高产的东西了,在良种培育方面,华夏人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就拿本土的粟来说吧,本土粟(小米)是从狗尾巴草驯化而来的!

但二者在外形上,己经很难看出是同一种作物了!

没有记错的话,后世没有出现这个东西的大规模推广,可以知道,这东西的产量不会更高!

“这东西的产量怎么样?”朱雄英问道!

郑和回想了一下,随后说道:“亩产在八十斤到一百一十斤左右!”

朱雄英点了点头,现在大明的本土粟的产量在一百五十斤斤到三百斤之间,目前是北方主要的种植作物,非洲珍珠粟产量上比起本土小米来说确有不足,但是这东西也并非没有作用!

因为这东西十分的耐旱,在十分干旱的情况下,还能保持较高的产量,这一点上是很难得的!而且其生长周期大概在三个月到西个月,生长周期短,但不耐寒,种植期内不能有霜期。+墈¢书!君` _追!最+薪~彰_结`!2!巴?看!书¨旺· \追·醉*芯*璋,結~

据朱雄英推测,这种作物应该可以在全东北种植,因为东北的无霜期普遍在120天-180天,种植得当,应该可以成为东北,西北等地区成为主要作物!

“不错,三宝!”朱雄英想到这里,也不在纠结产量问题了,对着郑和夸赞道:“这东西可以,我会派人研究这东西”

多一点口粮总是没毛病的!

“殿下,还有这个!”郑和打开了另外一个箱子,这也是一种作物,朱雄英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一种麦子!其种子发黑,被称为黑麦!

朱雄英上前抓起黑麦,对着郑和说道:“这是黑麦,三宝,这种作物我大明就有,不必从外面传入!”

实际上,黑麦早在五千年前就在河西走廊的张掖地区种植,与小麦、大麦等作物并存,但并没有被保留下来!

这种作物比较耐寒,其幼苗在零下十度左右时可以过冬,这种作物可能在蒙古人群体当中还有种植!

在大明有更优良的品种可以选择!

“殿下!奴婢并没有什么经验!”郑和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问了一圈船上的大明人,都没有见过这个东西,还以为是外面特有的,这才带了回来!”

朱雄英摆摆手道:“没事儿,这不怪你,你也没有去过北方,怎么会知道呢!这东西很多农夫都不知道!”

朱雄英和郑和普通的对话,己经让这些水手船员惊呆了!

什么?老大在这个大明吴王面前,竟然自称为奴婢?难道这个吴王比老大还狠?

朱雄英抓起了一把黑麦,沉思着,现在大明最重要的就是恢复生产,保证国内社会稳定,将前面的百年创伤抚平,所以需要种植一些高产作物,用于人口恢复,所以这些黑麦、珍珠粟之类的东西,都不能作为主要产物大规模种植!

珍珠粟是可以在东北种植,但中国本土的粟也耐寒耐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