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一路看书 >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 第146章 出征在即

第146章 出征在即

一首到了当夜,张复依旧没有想到,自己认识的京城的大人物是谁,就像他说的,他要是认识什么大人物,还至于沦落至此吗!

但是他旁边的人却不这么觉得,逃户啊,这么大的罪都能平,这没点关系说不过去!

张复想着无论如何,此人将自己这么多人救下,一定花费了很多功夫,这是一个巨大的恩情,他一定得报答!

只不过,他们这十西个人马上就要充军,年后跟着太子殿下北伐,也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

...

朱雄英是没有功夫关注老爹这点儿事儿,他自从在朝上被册封为皇太孙之后,接下来有很多繁琐的事务、礼仪等,对于皇太孙来说,他所享有的礼仪规格只略低于皇太子,而高于亲王!

还需要有一个正式的册封仪式,就在奉天殿举行,除了需要穿着正装和仪仗之外,还需由礼部官员将册封皇太孙的册文捧至御案前,然后由鸿胪寺官员宣读。-E+Z.晓,说?王* +已-发·布¨最~新¢蟑+截¨册文中会详细阐述册封的原因、皇太孙的职责以及对他的期望,例如强调要 “惇孝友于家庭,重伦理于家国”。

文武百官再次向皇帝行贺礼,然后依次向皇太孙行揖礼,随后朱雄英再去马皇后处拜见,再去东宫拜见朱标,最后颁布诏书,昭告天下!

朱雄英此次的册封仪式搞的和那次封吴王的时候差不多,因为不能再高了,再高就要和朱标一样,甚至超过朱标了!

除了有礼仪流程上的事情,朱雄英也在为北伐战争做准备,而且还需要招募太孙亲军,以前训练好的吴王三卫,己经被朱标连人带装备打包带走了,只给朱雄英留下了三个光杆司令和空荡荡的大营。_零/点,墈·书+ `埂^薪_最\哙^

有时候朱雄英甚至是怀疑,当时朱元璋这么干脆利索的就让自己募兵,是不是早就有这个打算,不会自己这三万亲军刚训练好又被收走了吧!

亲军扩充了三倍,按朱雄英五千一卫的设想下,还缺三个卫所的指挥使,朱元璋又给朱雄英派了三个人,傅让、沐春、蓝斌三人。

傅让是颖国公傅友德的第五子,少有勇略,有将才,在洪武十五年时曾跟随傅友德征云南,有乃父之风。

至于沐春则是沐英的长子,沐家世代都为大明守护西南边陲,忠心耿耿,从无二心,这在历史上也是十分少见的,当然这与朱元璋将其视作是自己的家人有很大关系。¨三*8·墈?书_枉~ +埂+辛·嶵!哙?

沐春十七岁时候,就跟随沐英出征西番,又随军征伐云南等地,常为先锋,多年来积累了很多功勋,被授后军都督府佥事,这是正二品的高官了。有大臣建议,沐春年轻,是不是让其先试职,这本是洪武年间经常性的做法,但是朱元璋不同意。

朱元璋说:“这孩子是咱的家人,不用试任!”

这证实了两件事儿,其一为朱元璋确实将沐家视作亲人,其二,沐春本人十分有能力。

最后一位,蓝斌,这位和傅让一样,在历史上是位倒霉蛋,傅让因为有后代家谱,还知道他的名字,而蓝斌连个名字也没有!

他是蓝玉的长子,年仅十七岁,有勇略,胆识过人。这三个人无一例外,都是忠诚可靠的人。

这样,此三人加上徐允恭、李景隆以及常升,分别统领五千人。

朱雄英利用了应天时报,发出了太孙要募兵的消息,吸引了很多人踊跃参军,但是朱雄英审查十分严格,必须三代以上没有劣迹,家世清白,户籍明确,有人作保才可以,以防止让人安插人手!

应天时报现在己经蔓延到了南方很多省份,只是京城这边接收的是第一手消息,下方州府可能要隔上好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看到,但即便是如此,也是一股不小的舆论力量!

近期,应天时报频繁发文,有两条重大消息引人关注,其一就是皇太子亲征北伐的事情,其二就是朱雄英被立为皇太孙的事情!

这两件事情加在一起,更凸显了太子爷誓破敌军的英勇无畏。加上应天时报常常对北方多加渲染,说辽东边民苦啊!

敌人实在是太凶残了,咱这边儿是早就解放了,但是边民还在水深火热之中啊!

应天时报还适当的编了一些小故事,谁谁是燕山附近的一个普通农户,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年丰收,正是带家人好好享福的时候,北元骑兵来了,不仅抢走了他们的粮食,还侮辱了他的妻子,杀死了他的儿子,他愤然参军,定要将元狗杀尽!

这种故事写的感染力很强,很容易让人身临其境,稍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