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捏在少数的世家手中。
生丝一旦开放,那岂不是又要有一群小商人趁机崛起?
“诸位大人不必吃惊,晚生说了只在西北一个地方开放。”对于各种质疑愤怒的目光,谢宁毫不畏惧,他道:“富民百姓与庶族地主不过甚小差距,若是西北百姓每百户当中有一户是小富地主,那耕地用人,劳作用人,就必然会将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你说这跟生丝有什么关系?”
彭举没想到这个谢宁竟然这么能叭叭,本想给他挖个坑,再添油加醋一番,直接叫乾元帝翻脸治罪,没想到他竟趁此机会大谈特谈西北民生。
“当然有关系!”
谢宁说:“一斤生丝八十文,卖给商贩,百姓得八十文,商贩卖给生丝粗加工作坊一斤得一百一十斤文,生丝作坊再卖给纺织厂一百三十文,纺织厂再用这成本一斤为一百三十文的生丝,生产丝绸,经过染色漂染绣织最后制成一百两以上的丝绸,再经过朝廷运作高价售往海外、塞外,这一系列下来,从上到下,从朝廷再到百姓,各个阶层都有银子赚。”
“说了这么好半天,你绕来绕去,不还是没说生丝应该如何解决?”
若是真像谢宁说的,全盘开放生丝生意,其他地方若是跟着效仿,那不全乱了套了,得有多少小富商人敢惦记世家的油水利益?
“生丝如何解决,这个简单!”
谢宁道:“以官府的名义,向百姓施压,规定一年内西北百姓必须开垦出来,原本耕地基础上两层的土地,所有拥有耕地的百姓也必须用两层的土地用来种植桑面,这样一来问题必然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