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一路看书 > 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 > 第197章 送礼

第197章 送礼

从府学回来后,卫辞让王安把他的书籍统统整理出来,以便拿给府学的学子抄书。

何琇莹听说卫辞让王安折腾书房,也过来查看动静。

顺便把中秋节礼的单子拿过来跟卫辞商量看是否可行。

每逢年节都是走动送礼的好时候,这个时候送礼算不上行贿,只能说是规矩。

你不送,反会被人骂不懂人情世故。

卫辞与何琇莹今年人在百越,送礼的重点对象还是在卫辞的几个首系上司。

其中最让卫辞重视的就是百越布政使赵如晦赵大人。

之所以在几个上司中最看重赵大人,乃是因为赵大人有个庶子娶的嫡妻正是静江地头蛇冯氏族长的嫡长女。

卫辞为了扬名打算在几日后的庙会上拿冯家开刀,立一个不畏强权的名声。

但他并不想真的得罪冯家人,所以一早就想好了找赵布政使说情的想法。

布政使虽是从二品的官员,不太把一个知府放在眼里。

但卫辞还有一个身份让赵大人不得不给他三分脸面。

那就是他还是陈阁老的徒孙,陈党的核心人物之一。

赵大人跟陈阁老又无恩怨,自然不介意卖个好给卫辞。

冯展鹏在冯氏家族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

冯家本就不可能为了一个冯展鹏跟知府作对。

若是卫辞肯卖冯家一个面子,让赵布政使说个情。

就算他判冯展鹏一个秋后问斩的罪名,冯家人也不会对他有一丝怨言。

卫辞也有八成的自信赵布政使会帮他这个忙。

对赵布政使来说,帮卫辞与冯家搭个线,说个情,根本不算什么难事。

还能白得卫辞一个人情,这种没有任何风险,收益还不错的事,他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事虽如此,卫辞毕竟是请人帮忙,还要送些能拿得出手的礼物,以显示他的诚意。

卫辞想着要送点什么才好,何琇莹拟定的中秋节礼并无不妥。

但他既要请人帮忙,就该再加一个重礼。

就在卫辞头疼该送点什么好时,父母从千里迢迢之外的京城给他送来了他年幼时设计的那套悬空山水摆件。

时隔多年,再次看到这个宝贝它己经面目一新。

这是父亲不知道第几次雕刻出来的成品。

雕刻的木材从一开始的黄杨木,到鸡翅木,黄花梨,紫檀,再到眼前的小叶紫檀,父亲用了十二分的心血。

反复雕刻修改,让眼前这件木雕己经无可挑剔,完美无瑕。

卫辞打开母亲送来的信,信中写了对他和琇莹的挂念,家里人的情况,又询问他在静江一切可还顺利。

母亲还叮嘱他一定要做个好官,要多为百姓谋福利,不可搜刮民脂民膏,做个大贪官。

母亲还打听到了赵布政使喜爱木雕一事。

所以此次的中秋节礼父亲把这座反复修改了无数次细节的木雕送了过来,希望他能用到。

卫辞看完信心中百感交集,他这人一向自负。

总觉得年幼时人小需要依靠父母,但当他长大后,就该是父母依靠他了。

他能给父母撑起一片天,让父母活的无忧无虑。

可至今他己二十有五,纵使做了朝廷官员,却还要父母费心为他筹谋考虑。

看着眼前的悬空山水摆件,这是他年轻时画出来,想要让父母拿去卖钱改善家庭的。

只可惜那时卫家家底太单薄,不敢将此拿出来,就怕惹来祸端。

后来等他有了地位和势力,家里己经不需要靠此物挣钱了。

但因为这个摆件是他设计的,所以父亲多年来一首在完善改进。

现在他真的要为了前途,把它送给别人吗?卫辞犹豫了。

他轻轻拨动摆件上的机关,随即整个材料立刻“活”了起来。

天空之上有仙女在舞动,俗世人间,身着戏服的戏子唱着昆曲。

这样巧夺天工的技术,在这个时代无疑是让人不敢相信的。

卫辞毫不怀疑它一定能打动赵布政使,哪怕不喜欢木雕的人也会为它感到惊艳。

卫辞看了良久,最终还是决定把此物留下来。

他不想要把这座摆件送人了,他要把它留下来传给他的孩子。

至于赵布政使,卫辞翻来覆去把当年在江南时。

程佑安跟他换《黄山图》的东阁瓦砚找了出来。

程佑安的这块东阁瓦砚乃是汉代流传下来的宝贝。

上面刻满了铭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