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帮帮王宝强?
高地中心
罗杰伊伯特是《芝加哥太阳报》的一名专职影评人,同时也是全美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影评人。}<如:文t!3网*? ?更}?新|最?快,
电影开始播放后,罗杰习惯性的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录下自己的观影的一些感触。
第一条便是——视觉效果震撼。
这方面罗杰承认,真的没什么好挑的。
《2012》的特效方面极为出色。
地壳变动引发的全球性灾难,汹涌海啸淹没都市、高楼大厦瞬间崩塌、火山大喷发、飞机坠悬崖等场景,都极为逼真,末日景象呈现出毁灭的极致美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灾难现场。
看个电影,却真真正正感受到了末日灾难的恐怖与压迫。
这些精彩的特效画面成功地将“末日”这一概念具象化,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没过一会,他又在本子上写下第二条——程龙的转型非常自然。
程龙自己也说了,在这部电影里,他不再是个能打的大侠,而是变成了为了家人能够活下而搏命的拼命三郎。
虽然依旧有摩托车追逐飞机这样的惊险镜头,但只有一处。
而且全片没有任何程龙化的符号,堪称一大进步。
电影界一直不给程龙任何表演类奖项就是因为程龙本人的符号化太严重。
或者叫个人风格过于浓烈。
过于浓烈的个人风格于演员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周星驰,金凯瑞都是差不多的情况。
不管什么电影,只要让这些人参演,影片的个人风格立马就会被同化。
评奖团体很讨厌这点。
但相同的情况如果放在导演身上则被视为是好事。
导演只有具备了强烈的个人风格才被认为是好导演,否则就只是工具人。
罗杰记录之后就放下笔,记录观看,可没过一会,却偷偷皱起了眉头,然后,突然轻蔑的笑了。
他好像发现了很多小细节,无一不透露着导演的小心思。
首先是灾难来临之时各国政府应对的态度。
《2012》中,各国政府的应对方式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美国选择对民众隐瞒,但最后实际总统选择与民众共同赴死,显示了担当;
罗杰看到这里轻轻一笑。
他觉得张辰这是在拍美国的马屁。
如果是美国导演来拍,那么总统肯定是个怂蛋,平日里他们就是这么骂的。
但因为张辰不是美国人,所以他不敢这么拍。
不但不敢这么拍,还把总统安排成英雄。
然后是意大利。
灾难发生的时候,意大利人民在祷告。
墙顶上是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壁画,地震发生,裂纹正好沿着上帝和亚当对手指的中间裂开,暗示人类繁衍生息这一次次的生命循环即将走向尽头。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镜头,暗示着神已经放弃人类了。
印度很倒霉,海平面反转,整块地面陷入海中。
日本也差不多,整块沉没。
哈哈~
罗杰自认发现了张辰的小心思。
他恰好是知道华夏和日本的世仇。
一个华夏导演的末日灾难片中,日本被搞沉没了~
然后是大英帝国博物馆毁于一旦~
哈哈~
他偏巧又知道大英博物馆里有许多华夏文物,都是当年鸦片战场的时候抢来的。优品暁说旺 首发
华夏政府曾经要求归还,但英国方面拒绝。
既然要不回来,那么干脆大家都别要。
罗杰猜测张辰大概是这么个想法。
不过这些都没什么,私货嘛,每个导演在拍电影的时候都会夹带。
他真正觉得有意思的是:
那么多国家,有的国家选择隐瞒,只对精英开放。
有的国家则选择对公众公布真相,并陪着民众祈祷~
唯独华夏不一样。
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华夏有一个镜头一闪而过,很多热气球升空。
不仅有生产方舟的工人登上热气球的画面,还有普通民众登上热气球的画面。
这个镜头很短,夹杂在众多镜头当中,不注意很容易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