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一路看书 > 村民向你分享了可控核聚变 > 第15章 纳米机器人集群

第15章 纳米机器人集群

十二月三十一号下午西点。,k-a·n¢s`h¨u`l¢a!o\.*c¨o\m~

国家原子级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

顾泽站在主控台前,看着主控屏幕上一行行数据,正在做启动前最后的检查。

实验室外的大型会议室中,数百名科技人员紧盯着和实验室同步的屏幕以及实时监控。

出于身份保密的要求,顾泽现在穿上了厚重的全封闭式正压防护服。

虽然在末央的帮助,顾泽感受不到正压防护服和身后氧气瓶的重量,但是对身体的灵活性还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自检完成,系统正常。”

耳麦中,传来一名年轻男子的声音,而男子正是站在不远处同样身穿全封闭式正压防护服的实验员。

同样的实验员,控制台前面站了十二位。

顾泽的面罩上倒映着磁悬浮舱内128支收缩状态的探针,那些银色柱头表面的分形花纹正以奇怪的节奏流动,像一群沉睡的机械萤火虫。

顾泽刚想让实验员启动装置,似乎又想了什么,目光瞥向自己侧前方悬浮在空中的末央。

末央感知到了顾泽的目光,一行淡蓝色的全息文字出现在顾泽面前。

【知道啦(′-ω-`),末央只会正常执行AI控制算法,不做其他干预。】

末央的回复带着点委屈,顾泽也有些无奈,毕竟这台原型机还要给以后的实验用的,总不能每次实验自己和末央都要在这里帮忙吧。

前期还好,等后期AI控制算法移交新建成的量子计算机后,自己就要开始忙碌新的科技了。

分身乏术啊!

"开始实验!"顾泽作为项目的总设计师,下令道。

没错,顾泽在这里唯一的作用,便是下达开始实验的命令,剩余的事情都将交由十二位实验员协同完成。

“开始实验,磁悬浮系统启动。”

128组超导线圈同时亮起,整个磁悬浮舱微微震颤,随即稳定下来,连一丝最微弱的震动都被抵消得干干净净。

“磁悬浮系统正常,开始注入原料。”

气闸开启的瞬间,纳米粉体流泻而下,在真空舱中形成星云般的雾团,30cm的碳化硅纤维鞘从底座弹射而出,随后延伸至50cm。

"启动量子耦合。"

128支探针尖端突然迸发出紫红色光斑,1nm的钨针穿透雾团,探针尖端闪现金橙色弧光。

"温度4.21K,波动0.03。"实验员的声音从耳麦中传来。

“进度1%。”

宏观角度看,银雾正在凝聚。+五¢4¢看¨书, *冕~废!跃_渎?

突然,监控屏幕中弹出警告,耳麦也传来实验员的声音。

"B7区退相干警报!"

"手动补偿!调G3、G5探针支援。"

实验员井然有序的处理警报。

超导纳米线的幽蓝荧光剧烈闪烁。那支故障探针周围,两支探针正以纳米级精度调整位置。石墨烯镀层泛起水波般的纹路,通过量子隧穿结重新锚定目标原子。

“警报消除,实验继续。”

16:25,制造完成。

真空舱内,银灰色的雾己经完全凝聚成一个完美的立方体,表面泛着金属般的光泽,隐约可见细密的原子级纹路。它静静地悬浮在磁场中。

“制造完成,集群规模:1.02×101?个单元,协同误差:0.7nm。”

比实验员汇报声音更快的,是末央给出的淡蓝色全息文字。

【科技点+1,来源:科技-原子级3D打印机己复现】

【科技点+1,来源:科技-遥控纳米机器人集群己复现】

……

晚上六点,新闻频道晚间新闻。

主持人没有变化,但是看上去好像有些许激动。

"观众朋友们晚上好。今日,我国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国家原子级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宣布,成功实现纳米机器人集群的规模化制造。这项技术将彻底改变医疗、芯片、航天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格局。下面请看详细报道。"

画面被切入满是马赛克的实验室中,画面里的纳米机器人集群在磁悬浮舱内流动,表面泛着金属光泽

"经过刻苦攻关,我国科研团队利用量子探针阵列,成功制造出具备原子级精度的纳米机器人集群。该技术采用革命性的‘分子自组装’原理,每个纳米机器人均由石墨烯转子和碳基处理器构成,可精准执行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