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底下一层透明的塑料格窗上。那里面嵌着一张小小的照片。他刚刚塞进去的红底结婚照就压在上面一层。
她下意识地用指尖顶开那层新照片,想看看底下那张是什么。
只一眼,她的呼吸就顿住了。
照片上的女孩穿着职业套裙,站在某个会议室的背景板前,笑容有点拘谨,正是她自己。那是她两年前刚工作时,公司统一拍的员工形象照。这张照片,连她自己手里都没存几张。
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热流猛地冲上头顶,心跳瞬间乱了节奏。她猛地抬起头,撞上陆辞看过来的目光。那双总是显得过于锐利的眼睛,此刻似乎微微闪动了一下。
“哎?”姜书雅的声音有点飘,指尖捏着那旧皮夹的边缘,几乎要把它捏变形,“这张照片……陆辞,你哪弄来的?”她往前凑近了一步,试图从他波澜不惊的脸上找出哪怕一丝破绽,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微微的颤音,“该不会…刚认识那会儿,你就偷偷存了我的照片?你…你该不会那会儿就……”
话没问完,意思却再清楚不过。|′白§?马·书=$_院? ]?最,%-新¥章?.节′×更D1新>?|快>ˉ¨
陆辞没有立刻回答。他收回了落在她脸上的视线,垂眸,目光落回到她手中的皮夹上,落在那张泛旧的小照片上。时间仿佛被拉长、凝滞。摄影馆门外嘈杂的人声车声,都成了模糊的背景音。姜书雅能清晰地听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一下,又一下,重重地撞在胸腔上。
过了好一会儿,久到姜书雅几乎要以为他不会回答了,他才低低地“嗯”了一声。那声音沉沉的,像一块温热的石头投入深潭。
他伸出手,动作异常轻柔地从姜书雅有些僵硬的手指间接过那个旧皮夹。他没有立刻合上,而是用拇指的指腹,极其缓慢、极其珍惜地摩挲了一下那张新的红底照片边缘,仿佛在确认某种真实。然后,他才小心翼翼地将两张照片都归置好,郑重其事地合上皮夹,重新将它贴身收好。
做完这一切,他才重新抬眼看向姜书雅,眼神深邃得像要把人吸进去。“你完全就是,”他开口,每个字都说得清晰而笃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认真,“我想象中我老婆的样子。脸圆圆的,肉乎乎的…”他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最准确的描述,最后,唇角极其细微地向上弯起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弧度,“笑起来很好看。”首接动手捏了捏姜书雅的脸颊。
一股巨大的、混杂着羞赧和不可思议的热浪猛地席卷了姜书雅。她只觉得脸颊烫得能煎鸡蛋,大脑一片空白,只剩下那句“我老婆的样子”在嗡嗡作响。完了完了,她在心里哀嚎,这感觉…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恋爱脑上头?未免也来得太快太汹涌了吧!
当薄薄的两本红册子拿到手里,姜书雅指尖下意识地捻了捻那光滑的封面,心里还是有点不真实的飘忽感。这就……把自己交代出去了?母胎单身二十六年的姜书雅,跟一个算上今天才见了三次面的男人?闪婚?对象还是个神出鬼没的特种兵军官?她忍不住又瞥了一眼旁边站得跟棵劲松似的陆辞,他正低头仔细看着自己那本结婚证,侧脸线条绷得有点紧,看不出多少新婚的喜气,倒像是在研究一份重要的作战地图。
“姜书雅同志,”陆辞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字正腔圆,带着一种在礼堂作报告的肃穆感。他目光平视前方,仿佛对面坐着的不是他刚出炉的妻子,而是一排等待检阅的士兵。
“婚姻大事,我们务必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此次搞突击式闪婚,属于特殊条件下的战略决策。”他语速平稳,逻辑严密,“当前,正严格按照‘成熟一对发展一对’的核心原则,稳步推进我们的婚恋关系建设。目标在于推动婚配模式实现从粗放型规模速度,向集约型质量效益的历史性转变。要充分理解并允许适婚人群,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人生关键节点的进度安排。必须坚持先立后破、循序渐进的方法论,最终实现全体有情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结合。”
姜书雅听得一愣一愣的,刚才那点飘忽感瞬间被这“战略部署”砸得稀碎。她茫然地眨眨眼,又眨眨眼,试图从那堆“总基调”、“集约型”、“方法论”里捞出点人话的核心意思。
“学习新思想,携手新青年。”陆辞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报告”氛围里,语气愈发庄重,“此次会晤,无疑是我们双边关系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是对双方业己存在的深厚友谊与紧密合作关系的再次庄严确认。在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交流中,双方在思想态度、行动纲领等关键领域达成高度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