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一路看书 > 性转昏君,朕的强国系统到账了! > 第24章 论道

第24章 论道

姜蕤轻抚窗棂,目光穿透重重宫阙望向远方:“阿庆可知道,为何朕要先行改革科举?朕就是要让天下寒士明白,他们的前程在朕手中,而非世家大族的施舍。-精_武′小/说+网! _最′新-章~节.更,新·快*”

老太监闻言,浑浊的眼中渐渐浮现明悟之色。

只见姜蕤广袖一振,朗声道:“崔渊在星渚州施粥放粮,不过收买一州民心;而朕开科举、废门第,赢得的是天下寒门士子之心!”

她突然转身,龙袍下摆划出一道凌厉的弧度,“你说,这盘棋,到底是谁看得更远?”

窗外一阵清风拂过,吹动她鬓边几缕墨发。姜蕤忽然展颜一笑:“传旨,摆驾太学。朕今日要与天下学子,好生论一论这道!”

邪祟?呵——她倒要看看,待真理愈辩愈明之时,这顶“邪祟”的帽子,最后会扣到谁头上!

末时钟响,太学院内早己水泄不通。当那袭素白龙纹常服的身影出现在正堂时,数百学子齐刷刷屏住了呼吸。

姜蕤从容落座,紫檀案几上唯有一盏清茶、一卷《论语》以及几只狼毫笔。这般返璞归真的气度,倒比龙椅冕旒更显威仪。

“诸位学子。”她指尖轻叩竹简,声音清泠如玉振,“今日不论君臣,只论道义。^y/u`e¨d+u.d^i?.~c-o~m?”

话音刚落,堂外忽起一阵穿林风,卷得檐角铜铃叮咚作响,恍若天听。

“诸君可知,何为‘道’?”

姜蕤忽然抬眸,眼底似有星河流转。

一位年长的博士起身答道:“回陛下,道者,万物之奥,先天地生……”

“博士所言,是天道。朕今日想问的,是人道。”

姜蕤轻轻摇头,拾起案上一支毛笔:“笔之为物,不过竹管兽毫。然则一旦执于手中,便可书写千秋。这便是人道——化腐朽为神奇。”

满堂寂静,只听得她继续说道:“科举改制,看似只是取士之法的改变,实则是在书写新的人道。让每一个执笔之人,不论出身,皆有机会书写自己的人生。”

一位布衣学子猛地站起,袖口补丁在风中颤动:“若遇世家阻挠......”

姜蕤将毛笔轻轻折断:“就像这支笔,若不能为人所用,留着何益?”

她从案几上拿起另一支崭新的毛笔:“旧笔可折,新笔当立。但朕更愿给旧笔一个机会——”

她将断笔与新笔并排而放,“只要愿意蘸新墨,何愁写不出锦绣文章?”

堂下几位锦衣学子闻言,不自觉地抚平了衣襟上的褶皱。,3+8?看?书¨网~ \已¢发?布¢最_新~章.节*

檐外,一树海棠正落英缤纷。

一位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衫学子突然离席长揖,“陛下,学生还有一问。改制科举,取士不问门第,固然大善。然则世家子弟自幼饱读诗书,寒门学子如何能及?”

姜蕤执起茶盏浅啜一口,忽然将盏中茶水倾倒在地。

满座哗然。

“这盏茶,好比世家底蕴。”她指着地上水渍,“而朕要问诸位,是守着这一盏茶矜贵,还是让这茶香浸润西方?”

一位布衣学子起身:“陛下是说,要让学问如茶水般泽被天下?”

“不错。”姜蕤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朕命人编纂的《蒙学要义》,未来将在各州设立官学,免费教授。”

堂下顿时如沸水翻腾,众学子交头接耳。白发苍苍的老祭酒拄着鸠杖颤巍巍出列,额间皱纹深如沟壑:“陛下,老臣斗胆首言,改制如烹小鲜,火候太急恐……”

“祭酒此言差矣!饿殍遍野之时,是该慢慢熬粥,还是立即施粥?星渚灾情刻不容缓,改革亦是如此。”

满堂死寂中,姜蕤忽然轻笑,指尖轻叩案上茶盏,发出清脆声响,“诸君可曾想过,为何上古圣王要‘选贤与能’?”

她的目光如利剑扫过堂下,一位青衫学子慌忙起身:“回陛下,自是……是为江山社稷……”

“不错。”姜蕤颔首,“但更深一层,是要让‘贤能’流动起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若贤能固守一地,终成门阀;若能流通天下,方为活水。”

一位北地学子猛地站起,腰间玉佩叮当乱响:“陛下,寒门学子入仕如无根浮萍……”

“所以朕要给你们扎下三条根!”

姜蕤三指扣案,“其一,设‘养廉银’,让清贫官员不必为生计所迫;其二,行‘考成法’,以政绩论升迁;其三,立‘言官制’,许风闻奏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